交響音詩《千里江山》雖與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有著緊密的聯系,但并非單純用音樂詮釋畫面。這部作品是我通過山水抒發情懷的一種創作,是一種內心的感受。它其實并不是在寫景,而更多的是寫人身處自然時的內心活動,以及自然對人的影響。作品以管弦樂隊與笙、琵琶、二胡、鋼琴、竹笛、女高音等不同器樂協奏的方式,通過對中華傳統文化及其審美意蘊的熱愛,到從古至今仁人志士赤子之情的禮贊,展現開放包容天下一家的中華民族偉大精神世界。
父親趙季平與我都是作曲家,但其實繪畫才是我們家的主流。我的祖父趙望云是長安畫派的創始人之一,受到家傳影響,我從小就對繪畫特別感興趣,特別是中國傳統繪畫,我看了不少,自己也學過、嘗試過去創作。其實在中國人的繪畫美學里,我覺得更加強調的是意境與心態的關系,這種描寫方式從宋畫開始就有大量表現:我如何表現我心中的山水、我心中的天地?其實我們在音樂創作中也是這樣,怎么用音樂來描繪心中的山水,并通過對我心中山水的描繪,來讓大家讀懂我的心理,我對社會、對自然、對人文等等一切的感受。這樣的作品更多地是一種禮贊,是對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思想的禮贊,只不過采用了交響樂與民樂相結合的表現方式來創作。
我創作這部《千里江山》是從北宋王希孟的畫作《千里江山圖》,以及中國的古典文化中得到了啟發,希望為這部管弦樂作品注入古典與現代的交織。這部作品一共包含一段序曲與六個樂章,其中的每個樂章都采用了類似《詩經》的“比興”手法,先寫物,再由物及人。
第一樂章的標題是“云飛起,楚天千里”,這是一個全景式的、純粹的管弦樂樂章,以宏大的視角作為整部作品的主題,在這個樂章里運用到的主題素材在后面的樂章中都會反復出現,但是是以不同的表現形式與樂器組合。
第二樂章的標題是“水云溶漾”,獨奏樂器是笙,這也是第一段有民族器樂加入的樂章。我在這個樂章里先寫水、寫云,再寫人的內心感受,表現的是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
第三樂章“月壑松風”是琵琶與管弦樂隊的協奏,同時還有一個副標題“瑯然。清園。誰彈。響空山”,這首一個比較安靜的樂章,我首先試圖營造一個山谷中月下的感覺,有鳥鳴回蕩在山谷里,有風吹松針發出的聲音等。之后音樂突然進入快板,也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感覺。
第四樂章是二胡與樂隊,我稱之為“千疊浩蕩”,小標題是辛棄疾的詩句“照我滿懷冰雪,浩蕩百川流”。這個樂章更加側重寫人,抒發人在面對浩蕩山河時產生的熱愛與闊達的胸懷。
第五樂章是一個比較激烈的鋼琴與樂隊的樂章,描寫的是疊嶂的山巒,“萬馬回旋、眾山欲東”的山勢,以及人在面對群山時的感受。這個標題的名字叫“崢嶸曙空”,出自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廬山》,這首詩也是最后一個樂章里的女高音獨唱的歌詞。
第六樂章名為“萬山入!,為女高音獨唱、竹笛獨奏與樂隊所作,歌詞是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為什么要用這首詩呢?我在創作這部作品的時候,讀到了余輝先生著《百問千里》,這首他對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的解讀,其中就談到了,他認為這幅畫在創作時是有實體作為參照的,而經過大量的研究,他認為主要的參照物應是廬山,或者說畫作里是有廬山的影子在里面的。所以我選擇了孟浩然的這首寫廬山的詩,五言十八句。這首詩也反映了中國人的處世哲學,它從對整個環境的描寫,最后寫到人的心態。在這個樂章里,人聲與民族樂器、交響樂隊的聲音交相輝映,為整部作品畫上句號。
作者:趙麟 編輯:郭超豪 責任編輯:宣晶
《文匯報》
相關鏈接:青年作曲家:趙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