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魚而居的民族:獨弦琴成京族文化符號
京族群眾在金灘彈奏獨弦琴歡慶哈節
“都說蒙古族是逐草而居的民族,而京族是逐魚而居的民族!痹趶V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江平鎮尾村,村支書蘇明芳對筆者說。
據史籍記載,京族先祖于16世紀初從涂山(現越南海防附近)追逐一碩大魚群,來到現今的京族三島,并定居此地?亢6木┳,始終堅守著自己古老的傳統,對大海充滿虔誠和敬畏。每年一度的“哈節”是京族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肮睘榫┳逭Z,含有“歌”和“請神聽歌”的意思。在這個節日里,京族人扛著華傘、香案、祭品臺、彩旗到海邊迎神;祭神時,進香歌、天燈舞、花棍舞、竹杠舞等歌舞不息,通宵達旦。
在京族哈亭和京族博物館里面,存列著京族自己的文字——“字喃”。乍一看,這種文字跟漢字非常相像,可是按照漢語語法讀起來卻又不知所云。
“字喃”與漢字有著親密的“血緣關系”。京族老人蘇維芳說,京族歷史上也曾使用漢字用于書寫,但因為漢字無法準確地表達京語的讀音和語法,使用起來音義分離,很不方便。于是聰明的京族人就仿照漢字的“會意”、“假借”、“形聲”等造字方法,把漢字按照京語的語音、語義組合起來,創造了“字喃”!白粥边@個名詞本身就反映了京語和漢語的區別,按照漢語的語法,“字喃”應叫為“喃字”,意思是“南國的文字”。但京語的習慣是把修飾詞放在后面,就成了“字喃”。
說到京族民俗文化,不能不提到為“唱哈”伴奏的京族傳統樂器獨弦琴。近年來,獨弦琴以其優美獨特的音色,成為最能代表京族文化的符號,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上,都響起過獨弦琴婉轉悠揚的“余音”。
在京族三島,最出名的獨弦琴師要數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蘇春發。50多歲的蘇春發告訴我們,獨弦琴只有一根弦,由琴身(共鳴箱)、搖桿、弦軸和琴弦組成,是京族古老的民間樂器,琴身長105厘米,是用一段毛竹筒(長1米,直徑12—15厘米)的多半邊做琴體,開口部分朝下,在竹筒表面縱向挑起一條細而長的竹皮為弦。音色清澈,優美動聽。
蘇春發習琴彈琴已經40多年!翱赡苁翘焐透信d趣的原因,走到哪都沒放下獨弦琴,再忙再累,每天回到家,都忍不住要彈上幾曲!
在蘇春發的樓頂上,安裝著3個高音喇叭,平日里,蘇春發彈琴的時候,就通過大喇叭播放出去,讓全村的人都聽得到。
“有時候我在家彈琴,在碼頭、海灘上勞作的村民還打電話來點播曲子,他們點什么我就彈什么給他們聽!碧K春發說:“獨弦琴是京族人的音樂,具有民族心理認同感,大人小孩都喜歡!
截至目前,他已經培養出了200多名學生,他說:“我希望他們能和我一樣熱愛京族文化并傳承下去!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